剛看完這部,「虎與龍」,久久不能沉澱阿。
於是來寫下一些,一直繾綣縈繞在悵然空洞的內心中的一點心得。
#1 失落感
明明是Happy End,為什麼看完之後會覺得好失落、好空虛...。
#2 大河好萌
『虎與龍』絕不是格鬥漫畫,別被標題誤導了...。
真要說,它應該是經典的青春校園成長故事。
說到青春,當然非愛情友情莫屬。
大河真的好可愛呀。
#3 笑容
本文副標題──「逢坂大河的成長日記」。
逢坂大河是本作的女主角,基本上全系列25集中,配角幾乎沒有身家背景描寫,作者將心力都放在男主角高須龍兒和女主角逢坂大河身上。
但是看著他們的互動,每一天都很相似,卻一天一天的漸漸不一樣了,人家都這麼說:「欣賞一部劇情影像作品,最動心的莫過於看著角色們的『成長』」。
成長很重要,看著某個人逐漸成長是一件令人動容的事情。我認為,人生中最浪漫的事情並非一時的激情,而是每一天都尋找著一點點不一樣、每一天都想讓自己更加的長大。
本作中,我看著大河的成長也看得很過癮,我認為她是這裡面成長最多的角色。
從她一開始粗魯邋遢的模樣,一直到後來的一顰一笑,每一個表情中無不帶有豐沛的情緒。
從一開始被當作流氓學生的模樣,慢慢的我開始發現自己心中是衷心地期待她能幸福的笑著──「不想再只是一個人了」妳的無助和孤單,妳的逞強和掩飾,我全部盡收眼底。
來點圖片對照。
這是一開始的她,充滿精神卻也殺氣騰騰的她。
邋遢的她。
經過了和男主角的相遇,與朋友間的互動...。
她,逐漸成長。
於是讓我不禁讚嘆:「那樣的大河,也是個心思細膩的女孩呀!」
總是動不動就拳腳相向的女孩,真的有辦法露出這種笑容嗎?
我是真的很喜歡、很喜歡,她的每一個笑容裡面,的每一種情緒。
放下自己的任性,忍受每一個私心,成全別人的快樂。
她真實的成長了,不再用流淚和逃跑面對人生,不再獨自躲在心裡陰暗的角落唾棄著自己的人生,融化了所有觀眾的是她溫暖的笑容,以及生活的勇氣。
再問一次自己,總是被當作流氓形象的女孩,真的有辦法露出這種笑容嗎?
原來原來,原來妳的心思,還是如此細膩的。
#4 打開心房的那一個情緒最高點
「明明是高須救了妳,為什麼他卻什麼都不說」
「為什麼,大河?」
「為什麼就一句... 就連一句老實話都說不出口呢?」
#5 龍兒成長日記
一樣壞人像的他,其實原先就已經是個溫柔的好男人了,高須唯一的成長,就是面對自己心中那個真正的感情。
自己早已擁有厚實而有力的臂膀,以及細膩的照顧能力。
他卻總是看不清是誰總是依賴著他,自己又總是照顧著誰,只是自顧自的追著心中那個永遠遙遠、永遠亮眼的北極星跑,卻不知道身邊已經有人眷戀在他身旁,需要著他。
這張其實是跟上面大河的某一張互相凝望,然後露出互相了解的表情。
看著每一集我就一直在心中吶喊,這兩個人已經走得那麼近了,卻是背對背的,誰也沒有發現誰。
總是渴求著眼前遠方的那個碰不到的身影,卻不知道身後已經離那個人多麼近了。
背對背擁抱的浪漫,好曖昧呀(飛~
最後是龍兒和他媽媽說的話,龍兒已經正視心中的那段情感,也鼓足勇氣要承擔一切,那眼神很帥氣、也很令人感動。
「笨蛋」
「雖然我也說不了別人」
「但是,逃避的話什麼都不會開始」
「我要成為大人,」
『不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,而是在你眼前成為大人。』
「所以請看著我吧... 永遠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是牢騷時間,預設立場是給未來的自己,就請略過吧XD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#6 青春的記憶上有著那麼一個缺
既第一點所說的失落感,大概是來自自己人生中缺乏這種令人不禁讚嘆「呀~ 好青春阿!」的回憶。
也許有過種種曖昧,但終究走向一個失敗和休止,每一次的挫折會讓人成長,但成長的同時也可能因此想法變得更為現實。
就如同今天發現自己看這個世界的目光越來越現實了,當初那種真心付出的滋味,我再也想不起來了。
在我眼裡的青春,是20歲以前這種歲數,20歲以後漸漸的就被社會同化了。
有一句話這麼說:「其實很多人往往都在30幾歲就死了,卻到了70多歲才埋葬。」
意思是在說,當初在心中懷抱夢想的熱血少年,努力撐過20來歲的社會化,到了30過後便不再記得那個熱血的自己。
少了目標,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?努力活過每一天,到底是在為了什麼?
你有什麼理由支持自己繼續活下去的意義?
如果每一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活著和死了又有什麼區別?
自己的青春缺少的東西,就想要從別人的青春獲得。
這大概是我喜歡這一類劇情動畫的緣故吧。
以下我將拆成喜歡「劇情」和喜歡「動畫」來說明:
我喜歡「有劇情」的動畫,而不是賣肉、賣熱血傾向的動畫,原因就是這段的第一句話,我喜歡從別人的人生經驗中,獲取自己缺乏的體驗。
因此之前某些動畫大家都在喊著「好閃」「眼睛痛」的時候,我卻看得很享受。
我把這稱作是在吸收養分,因為我真心祝福男女角色,也希望他們就是這樣幸福快樂,從這中間我也從觀眾的角度體會他們的情感流露以及互動,說實話很羨慕,但也許我早就認清楚現在的我擁有什麼,不擁有什麼。
很多人也許都會說這是逃避現實,但我是這麼想的:
如果說我所產生的遺憾是指「在『那個年紀』,體會那樣青春的經驗的話」,就無關我是否對於現實失望了。
我也希望自己能在10幾歲的人生時更接近愛情一步,羨慕10幾歲的角色們彼此之間的相處和對待,但是一切都只止於羨慕,因為以經來不及了,我已經20有1了。
21歲以後會發生的事,我不知道,不是不期待,只是不再那麼足以讚嘆『呀~好青春~』了。
我很喜歡那些『呀~好青春~』的體驗,但我已經無法在得到了,因此選擇在動畫中享受,彷彿自己的人生又多了一段時空。
至於我發現自己月來越現實的想法,上禮拜才有人因此說我怎麼這麼豁達,在我自己看來這種想法好老氣,...哈哈、明明是自己的想法自己卻也想吐槽。
我在想,也許這些想法並不是我自己產生的,而是從我的人生經驗中歸納出的結果,這些際遇讓我這樣認識自己。
與其說是產生這樣的想法,不如說我是「發現了」自己這樣的想法存在腦中。
上禮拜和那個人的對話是這樣的:
那時候他捧著一個便當和我還有另一個人走在路上,他說下午時間捧著便當走在路上很奇怪,我告訴他,其實根本不必在意,因為沒有人會在意是「什麼人」在下午時間捧著一個便當然後很奇怪。
最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以及對外觀感的人,就是自己本身,別人頂多就是經過你的那一瞬間會覺得你有點怪,但是當他騎到下個紅綠燈,他一定就忘了你了,他一點都不在意你是怎麼樣的怪,你自己又何必在意,徒然困擾自己。
因為這樣的想法,我開始相信自己在人海中一定很不起眼,我絕不可能成為全場的焦點──從各種條件來看都是這樣。
因此我反而開始更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,參加動漫活動、買動漫畫冊、想學畫畫,甚至僅僅只是在書包上別個動漫人物徽章,以前曾經是薄臉皮的孩子時不敢做的事情。
我開始讓自己聽慣別人口中的「喔~ 好宅喔」這樣的說法,反正他們怎麼樣說也都不會對我有任何影響,喜歡動漫不是人生汙點,不看動漫的人也沒有比較高尚。
儲蓄、規畫自己的生活、努力學習向上,總總事情我也都有在做,我不太理解宅的定義到底是什麼,我只是喜歡這樣的畫風,而且我更想要自己畫,所以也在為了自己的人生以及夢想付出行動。
阿,糟了,不小心就透露出這樣太過現實的想法... 應該要像動漫人物一樣熱血的說。
而且話題岔有點遠,算了,反正預設讀者是未來的自己。
簡單來說,從劇情中,我希望再一次找回自己的青春,並且得到更多我從沒體會過的經驗。
我現在對外宣稱的夢想是我要活超過80歲(燦笑),但是我也很想當個長不大的孩子,大人的世界有時候有點太不美麗了,我無法憧憬。
再來是我為什麼喜歡「動畫」。
先從作畫這個方面下手。
我認為日本動畫(2D)追求的不是作畫方面的真實感。
而是一種加權的概念,凸顯創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那個部分。
這就是之所以女孩子眼睛要畫得又水又大,也有些是身材前凸後翹比例誇張,動畫裡面還有很多的誇大手法,以及超越真實的三點透視...這些手法。
他們講求的是精神、是氣勢,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要對觀眾訴說的事情。
他可能想告訴這個女生的嬌弱,這個女生的美麗,這棟大樓的高聳,這個男生的勇敢。
真人電影或者某些攝影作品喜歡運用對焦以及景深的手法,在動畫中也是這個概念,以誇大描寫來對焦他想表達的事情。
我喜歡這種手法,先用素描手法描摹一個真實的人的模樣,這只是讓觀眾身歷其境,再把某些重點部份作強化。
再者是人設方面,一如上述,追求的不是真實,是作者的初衷。
許多動畫人物的性格,多半呈現人性單純的真善美,而不去描摹人類複雜的情感。
一來這或許是種願景,一來人類的神秘感難以描繪,最後的理由是,我們平時早就生活在這樣複雜的世界裡面了,我們藉由動畫去探索那個內心深處最單純的自己。
所以感人,所以動心。
動畫世界裡面是個理想世界,映射著現實世界的影子,卻不是現實世界的風貌。
也許我還蠻遲疑的,要是有一天踏入科技圈,忙碌的生活、日復一日一味的寫著code嗎?那人生的樂趣到底跑到哪裡去了?
最近,我開始有點清楚自己目前身處電機系裡面的定位了。
如近我走進了電機系,走進了科技圈,學寫程式、學著許多意義不明的公式和理論,總有一天我也要讓自己走出這個圈。
我要走出這個圈!
這裡對我而言的意意,是維持生活,賺錢儲蓄讓自己能夠生活下去。
一旦有足夠的錢,就該離開這裡。
我並不認為我會寫code寫到老,但我覺得我有可能畫圖畫到老、或者看動畫看到老.....吧,
.........哈哈,誰知道呢。
這段戲,對我來說是殺必死......但相信很多人不願直視,有誰跟我一樣喜歡被閃的呢(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