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(いなづま)
最喜歡二代的電,善良的她應該要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,才對!
看了救助英國重巡那段真是老淚縱橫(?!!
二代電悲情的沉沒在菲律賓南部塔威塔威省和印尼之間的海洋中,
艦これ中設定給她的遺言: 希望醒來之後又是一個和平的世界了...。
感謝和平的今天,西元2000年下水的四代電,算是一圓畢生的夢想了吧
(不不不...釣魚台別打起來阿.... 這叫她情何以堪)
(話說好幾代電怎麼都是以撞壞同盟出了名....)
*首先感謝幾位部落客和網頁,也感謝中文維基和日文維基。
*以下圖片來自維基和日本自衛隊info的圖片直連授權。
<
- 基本的に直リンク可能です。画像や動画をあなたのWebサイトやBlogに貼り付けて利用できます。詳細情報以下の埋め込み(html)をコピーしてご利用下さい。
>
* 部分專有名詞是本人傷透腦筋、從日文直接翻譯過來的,若有誤用歡迎留言糾正。
初代「電」-雷型驅逐艦二號
※日本海軍首批配備的驅逐艦
製造:英國的亞羅造船(Yarrow Shipbuilders)
排水量:305噸
全長:68.4公尺
寬:6.26公尺
吃水:1.58公尺
動力:二軸往復式發動機(6000馬力)
最高速:30節
乘載量:55人
武裝:8cm砲2支、6cm砲4支、45cm魚雷發射管2門
姊妹船:(姊)雷、(妹)曙、漣、朧、霓
1899.4.25竣工
1899.6.25抵達橫須賀港
1909.12.16在函館與蒸汽帆船相撞後沉沒
1910.9.15除籍
二代「電」 -吹雪型(特型)驅逐艦第24號艦 (III型4號艦)
※基於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:「驅逐艦超過1500噸的艦船合計排水量不得超過總排水量的16%」,因此為特型驅逐艦的最後一艘艦。
排水量: 基準1,680噸 公試:1,980噸
全長:118米 (水線長:115.3米)
全寬:10.36米
吃水:3.2米
動力:ロ號艦本式重油鍋爐3座、艦本式蒸汽渦輪主機2座2軸(50,000匹馬力)
最高航速:38.0節
續航距離:5,000浬(14節)
乘員:219名
裝備:3座12.7cm雙聯裝艦砲、2座13mm單裝機槍、3座61cm 3聯裝魚雷發射管
1930.3.7 藤永田造船所動工
1932.11.15 竣工
1934.6.29 在濟州島南方的演習中與「深雪」衝撞艦艏損傷,深雪沉沒。由輕巡洋艦「那珂」曳航回到佐世保[註1],在吳[註2]接受三個月的修理。
1934.11月 與「曉」、「響」、「雷」一同編入第六驅逐隊。
1940.11月 參與太平洋戰爭,編入第一艦隊第一水雷戰隊。
1941.12.4 參與攻占香港。
1942.1.9 參與攻占萬雅老(註3)。(屬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1942.1.11-1942.3.9的行動,日軍作戰代號「H作戰」,其中發動了為了爭奪制海權和油田所謂的泗水海戰[註4])
1942.1.20 在達沃灣[註5]入口附近與「仙台丸」衝撞後,由工作艦「明石」進行緊急修理,日後在馬公工作部進行完善的修理工作。
1942.2.21 從高雄出發護航重巡洋艦「妙高」。
1942.3.1 參加泗水海戰,在戰鬥中救助被擊沉的英國重巡洋艦「艾克塞特」船員376人,電號驅逐艦也以此舉而聞名。
1942.5.20 轉屬北方部隊後加入基斯卡[註5]方面的護航任務。
1942.8.31 入吳港。在日本內海與第二航空戰隊進行訓練。
1942.10.4 護航同戰隊的航母「飛鷹」從佐伯港出發至特魯克[註6]環礁,之後赴則船隊護航任務。
1942.11.12 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。
~1942.12月底 負責新幾內亞[註7]運輸任務及所羅門海域的鼠運輸。
1943.2月 負責千島[註8]方面的護航。
1943.3.27 參加科曼多爾全島海戰[註9]。
1943.4.1 編入第一艦隊第十一水雷艦隊。
1943.5月~12月 負責護航從橫須賀道特魯克環礁之間的船隊。
1943.12月 將陸軍部隊運送至科斯雷島[註10]後,轉而護衛空母「飛鷹」和「龍鳳」。
1944.1月~4月 護航空母「海鷹」和「千代田」。
1944.5.14 在馬尼拉至達沃的護航任務中,於蘇拉威西海遭到美國潛艇「北梭魚(Bonefish)」魚雷攻擊,在塔威塔威[註11]附近沉沒。由姊妹艦「響」(也是第六驅逐隊到此唯一的倖存者)救助剩餘的生還者。
1944.6.10 除籍。
註1:佐世保海軍基地,日本九州島西部的軍港,駐有日本自衛隊和駐日美軍。
註2:日本海軍重鎮,廣島縣西南部的城市,臨瀨戶內海。
註3:另外譯名「美娜多」,印尼蘇拉威西島北端的海灣,北蘇拉威西省的首府。1658年曾被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建立軍事基地。以天主教信仰為主。
註4:爪哇海海戰、巴東海峽海戰、望加錫海峽海戰。
註5:美屬太平洋島嶼,拉特群島的一部分,由阿拉斯加州管轄。1942年二戰中途島戰役曾被日軍占領,命名為鳴神島。因為美軍的茅舍行動,日軍被迫以
潛艇部隊、輕巡驅逐部隊分批撤退,日後被日軍稱為「奇蹟作戰」。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C%85%E8%88%8D%E8%A1%8C%E5%8B%95
註6:特魯克,又譯楚克(Truk),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一個州。
註7:澳洲以北,世界上第二大島嶼,印尼語稱為「伊利安」。
註8:俄屬堪察加半島與日屬北海道島之間的島嶼群,將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
海分隔開來。
註9:中途島戰役的一小篇章。
註10: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一個州。
註11:菲律賓南部和印尼之間的海域。
三代「電」 -雷級護航驅逐艦(乙型警備艦)
編號:DE-203
製造:三井重工玉野廠
排水量:基準 1075噸 滿載1300噸
全長:88公尺
寬:8.7公尺
吃水:3.09公尺
動力系統:三菱6UET44/55柴油機2座雙軸,12000馬力
航速:25.9節
續航力:5000海浬(16節)
乘員:162人
艦載武裝:
Type-54單管76mm 50倍徑快砲2座(最初裝備,日後被MK-34取代)
MK-34 單管76mm 50倍徑快砲2座(改良後加裝)
Bofors Mk-1 40mm 雙聯裝機砲2座(改良時撤除一座)
Type-54刺蝟砲1座
Type-54深水炸彈發射器(K砲 )8座
Type-54深水炸彈發射軌2座
姊妹艦:(妹)雷DE-202(雷較早開工製造,但較晚下水)。
1954.12.25 開工
1955.8.4 下水
1956.3.5 隸屬於吳港開始服役
1956.5.1 編入第一護衛群
1956.8.1 與「曙」、「雷」一起編入第一護衛隊旗下的第七護衛隊
1958.12.10~1959.3.27 以MK-34 76mm 50倍徑快砲取代54型的76mm 50倍徑快砲。艦艏40mm雙連裝機砲撤除,艦橋上的射擊指揮裝置以MK51到MK63替換,並搭載MK34射擊用的雷達。另外,
還有冷房裝置的設置。
1960.6.4 津輕海峽東出海口附近的夜間對前訓練,與曙發生碰撞,艦橋損壞,船員二死二傷。(事發原因:曙的操作不慎) 當日進入函館的船塢進行修復。
1960.6.5 汽油爆炸,3死6傷。
1964.12.10 第七護衛隊改編到第三護衛群旗下。
1968 聲納系統換裝成SQS-4型。
1969.3.15 第七護衛隊改編到吳港駐港艦隊旗下。
1976.5.11 第七護衛隊改名為「第36護衛隊」。
1977.3.15 退出第一線,變成為「保留船」,舷號變更為YAC-31(原YAC-32),交由舞鶴教育隊保管,作「駐港實習艦」用途。。
1983.3.30 除役
http://www.mdc.idv.tw/mdc/navy/jmsdf/de-old.htm
四代「電」 -村雨型護衛艦5號艦
製造:三菱重工長崎廠
排水量:基準4550噸 滿載6100噸
全長:151公尺
寬:17.4公尺
吃水:5.2公尺
動力:IHILM2500型燃煤渦輪機(Gas Turbine) 2座 川崎減分流型風扇渦輪機SM1C 2座 2軸推進 60000馬力
航速:30節
乘員:165人
武裝:62倍口徑76mm單裝快砲 1門
MK15 MOD12高性能20mm機關炮2座
Type-90艦對艦誘導彈(SSM-1B)4連裝發射筒2座
MK41 MOD6 VLS(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)垂直發射對潛導彈 16發
MK48 MOD4 VLS 垂直發射短程對空飛彈 16發
3連裝短魚雷發射管2座
電子設備:
OPS-24B 對空雷達
OPS-28D 水上雷達
OPS-20 航海雷達
81式射撃指揮装置2型-31 2座
OQS-5 聲納
OQR-2C 曳航聲納
NOLQ-3 電波探測妨害裝置
Mk137 電波干擾(chaff:電波欺瞞)發射機 4座
SLQ-25 牽引式被動誘餌 (對付音響魚雷用)
搭載機:
SH-60J/K 對潛巡邏機
1997.5.8 開工
1998.9.9 下水
2000.3.15 服役於第四護衛群的第四護衛隊,於吳港配備。
2002.7.1 基於反恐對策特別處理法,與護衛艦「朝風」一起前往印度洋執行任務。
2002.9月 執行任務
2002.10.29 回國
2004 參加環太平洋共同演習。
2006.3.14基於反恐對策特別處理法,和補給艦「淡海」再次前往印度洋。
2006.6月 執行任務
2006.8.7 回國
2008.3.26 改編入第四護衛群第八護衛隊
2011.3.15 與護衛艦「漣」一起參與第八次海盜巡查水上部隊,從吳港基地前往索馬利亞海峽的亞丁灣。
2011.4.9~2011.7.15 執行了28次的護衛任務。
2011.8.11 返國。
2014.3.17 第十八次海盜巡查水上部隊和護衛艦「海義」(うみぎり)再次前往索馬利亞海峽。
2014.4.23 亞丁灣發現漂流的船隻,救援船上75人。
參考資料:(某些日文專有名詞沒有翻譯好請見諒!)